学院概况

School Profile

系部设置

当前位置: 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 学院概况 >> 系部设置
天然药物化学系、中药系介绍
来源:中药学院    日期:2020年10月28日    点击:

天然药物化学系介绍

 

天然药物化学系主体由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组成,所属学科为天然药物化学学科。系部(室)现有专任教学科研人员2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6人,校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12人,博导8人,博士学位拥有率95%。另学科2018柔性引进人才1人。师资队伍先后涌现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国家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入选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百人层次6人、千人层次6人;中国药学会“施维雅”药物化学奖获得者5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1人;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保罗-杨森药学研究奖1人,省部、市级荣誉称号获得者12人次,14人兼任各种专业期刊编委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博士生导师为学科骨干,博士生、硕士生为主体,拥有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全面合理,具有雄厚技术潜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学术梯队。

教研室承担的全校各专业基础主干课《天然药物化学》,是全国医药类院校最早开设药学专业基础课。课程自1988年起面向全校药学、中药学、制药工程、应用化学、食品药学等各个专业开设。在老一辈课程负责人引领下,在青年一代教师积极努力下,课程于2003年被评为省级优秀示范课,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也是全国200多所药学教育院校同类课程中最早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的课程,2014年获评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同时纳入精品课程管理体系,并被省教育厅列为55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跨校修读课程,通过网络教育平台,为外校学生、社会医药人员积极发挥着精品资源共享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教研室另一主干课程《(药学)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历经多年课程建设,于2009年获评省级精品课程。至此,天然药物化学系已经建设成为以教研室为组织群体,以学科为引领,以精品课程为建设目标,拥有省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名师的一流教学、专业管理系部。部系科研工作及人才培养依托天然药物化学学科,是我校传统优势学科之一。1955年以我校著名的天然药物化学家朱廷儒教授为首的天然药物化学骨干,整合浙江医科大学药学系、山东医科大学药学系的天然药物化学骨干教师,共同组建了天然药物化学学科。于1956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我国第一批硕士点(1981年)和第二批博士点(1984年)授权单位,设有博士后流动站(1991年)。在2001年国家重点学科评审中,其所属的药物化学学科全国排名第4(前三名均为国家重点学科),并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历经多年建设,学科科研方向凝练为五个,包括:基于靶点药物设计的创新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天然药物和中药(含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中药和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体、内外代谢研究;天然产物的组合化学研究;海洋生物的活性成分研究。年均招收12-16名博士研究生、60-70名硕士研究生。

学科先后承担了国家大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任务,包括国家海洋“863”计划、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教育部科技项目等研究课题,已研究和开发出国家级新药及候选药物,年均获专利授权10余项,发表SCI论文80余篇,获批各类经费1000余万元/年。。

天然药物化学作为创新药物研究中最为基础和富有活力的学科, 在整个药物研究领域中处于重要地位。天然药物化学系也将通过不断的建设和发展,扩大对外交流,团队成员群策群力,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教学单位。



中药系介绍

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始建于1985年,其前身是沈阳药学院中药系,由植物化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中药分析鉴定教研室、中药药理教研室组成。2001年学校撤系建院,中药学院分为中药系和天然药物化学系。中药系由中药资源教研室、中药分析教研室、药用植物与中药鉴定教研室和生药学教研室组成。现有教师3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博导5人,具有博士学位达96.2 %。有教育部中药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3人,获省、市部级荣誉称号获得者4人次。先后与日本京都药科大学、近畿大学、北海道药科大学、韩国釜山大学、韩国东亚大学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派往联合培养或进修研究生、教师达10人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80余人次,其中国际会议30次,做报告12人次。

中药系承担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制药各专业的教学任务及药学相关专业的教学任务,主要包括《药用植物学》、《中医学基础》、《中药学》和《中药方剂学》等基础课程,以及《中药资源学》、《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分析》、《中药生物技术》和《生药学》等专业课,并涉及8门实验课程。历经多年建设,中药系各学科有长足进步,《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获省级精品课,生药学入选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近年来,中药学专业开展了“基于中药全产业链的实践创新教育体系研究”,中药资源开发专业历时10余年,开展了“中药资源科学考察活动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中药制药专业开展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药学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为辽宁省高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中药制药专业成为省级转型示范专业。近3年,教师承担教学改革项目8项,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校级教学成果奖8项,发表教改论文13篇,主编、参编教材及专著39部。

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需要对中药基础及应用研究。近年来,中药系教师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省科技攻关项目等课题40余项及横向课题多项,获得各类经费达3000多万元。年均发表科学研究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林业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省科技发明奖1项,获得省、市自然科学成果奖15项。

中药系有中药学一级科(下设中药分析学、中药资源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生物技术二级学科)和药学学科(生药学),年均招收10名博士研究生、50-60名硕士研究生。为研究生开设4门课程。培养方向:道地中药资源开发与质量评价、中药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中药饮片炮制机理、中药体内代谢及中药创新药物的研究等。

中药系历经深化改革,构建结构完备的教师队伍,在中药大健康事业的发展及“双一流”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研究型和应用型的中药高级人才而不懈努力。